美食记忆
红艳火辣的祁阳曲米鱼
2025年6月8日
提到湘菜,世人皆知辣、鲜、香是其显著特色。位于湖南南部的永州市自古民风豪放,独特的地域文化赋予当地饮食更显生猛的特质,以浓烈红色为视觉标识的菜肴为数众多。宁远血鸭的酱红裹着鸭血的醇厚,道州红烧肉的枣红浸润着糖色的香甜,而祁阳曲米鱼,则将红色演绎得更为惊艳。 曲米,又称酒曲米,是接种了米曲霉、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大米。它是传统发酵食品领域的“幕后英雄”,从馥郁芬芳的米酒到酱香醇厚的酱油,都离不开曲米的催化。用于烹饪,曲米既能为红烧肉增添独特发酵香气,又能在甜品、羹汤中扮演提味增鲜的角色。在永州祁阳人的厨房中,更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曲米鱼。 湘菜素来秉持就地取材的理念,祁阳曲米鱼也不例外。鲜活的本地草鱼或鲤鱼宰杀清洗后,沿鱼骨将鱼肉切成厚度两三厘米的均匀大块。随后,撒上适量食盐揉搓,让盐分充分渗入鱼肉肌理,腌制两三个小时。沥干水分后,将裹满曲米的鱼块码放在粗陶坛中,密封坛口置于阴凉通风处。接下来的一二十天时光里,坛内微生物会与鱼肉展开一场奇妙的“对话”,逐渐酝酿出独特的香气与醇厚风味。 永州群山环绕,过去交通不便,食材保鲜困难,智慧的永州人便借助曲米发酵,延长鱼肉的保存期。历经岁月沉淀,这道原本为储存而生的菜肴,如今已成为永州传统风味的代表。当地制作曲米时,常融入多种中草药,经过七八天精心发酵,让曲米鱼在风味上更添层次。腌制好的曲米鱼,清蒸能锁住原汁原味,油煎则可使外皮焦香酥脆,内里却依旧鲜嫩多汁。无论哪种烹饪方式,都令人食指大动。 端上桌的祁阳曲米鱼,与肯德基鸡块颇有几分相似,鲜红或玫瑰红的色泽恰似鸡块裹上了浓郁的番茄汁。不过,若仅以外观判断其口味,那就大错特错了。制作曲米鱼时,会添加大量用本地七姊妹辣椒、朝天椒等制成的辣椒粉,这些辣椒辣度极高。而鱼块经盐腌制后,细胞结构被破坏,孔隙增大,为辣椒的渗透创造了绝佳条件。密封腌制过程中,辣椒的辣味成分逐步渗入鱼肉纤维。而后续烹饪时,无论是清蒸时蒸汽的浸润,还是油煎时高温的炙烤,都会进一步激发辣椒的火辣,让每一口鱼肉都饱含浓烈的辣味。 对初尝祁阳曲米鱼的外地人而言,这道菜宛如一场味觉“骗局”。红曲米赋予的艳红,搭配油亮光泽,极具迷惑性,让人误以为是香甜糕点。夹上一块放进口中,浓烈的辣味瞬间在舌尖炸开,如潮水般席卷口腔,呛得人直哈气,甚至眼眶泛红,慌忙端起水杯解辣,直呼不敢再尝试。然而待辣意稍减,鱼肉的鲜嫩便逐渐显露,发酵后的曲米香气与鱼肉本味交融,醇厚且独特。回味之际,会引得人忍不住再次举筷。在不断尝试中,辣味、鲜味、曲米的醇香层层递进,交织出丰富的口感层次,许多外地人会就此爱上这道“先抑后扬”的美食,并念念不忘。 在祁阳,曲米鱼是年节时餐桌上少不了的“硬菜”,也是永州人心中的乡愁符号。漂泊在外的游子返乡,吃上一块自家腌制的曲米鱼,瞬间熨帖思乡的胃与心。实际上,浓墨重彩的红色,在永州饮食中不仅是色彩,更是用浓烈的滋味化解生活的平淡,以火红的色调寄托对好日子的向往。祁阳曲米鱼的红,是自然馈赠、历史传承与人文精神的交融。这道热烈张扬的美食,展现了湖南人“辣得通透,香得霸道”的饮食哲学,更折射出永州人豪爽生猛、勇于创新的性格特质。它与永州其他红艳菜肴一道,让永州成为湘菜系中最具视觉与味觉冲击力的美食高地。 文/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