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雨来,消不了暑
省气象台预计未来数日省内持续高温
2025年7月7日
本报综合 湖南省气象台6日1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7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有37℃以上高温,湘中以北局地将达39℃以上。据统计,从6月30日开始,湖南省气象台、长沙市气象台已连续7天发布高温预警。 有雨,但下的是“热水” 省气象台预计,因副高减弱东退,省内阵雨或雷阵雨范围扩大,但天气并未转凉,湖南大部将开启“桑拿”模式。 天气预报显示,7日晚上至8日白天,晴天间多云,湘西、湘南有阵雨或雷阵雨;南风2~3级,雷雨时局地阵风7~9级;最高气温36~39℃,最低气温25~29℃。 8日晚上至9日白天,晴天到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南风2~3级加大至3~4级,雷雨时局地阵风7~9级;最高气温34~38℃,最低气温25~28℃。 省气象台提醒,未来数日省内高温将持续,建议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小暑,“桑拿天”需防“暑湿”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天,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虽未达酷暑巅峰,却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中医专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头伏前后,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难耐,养生防病应从“暑”和“湿”两方面着眼,注重益气生津、健脾祛湿。 “中医理论认为,暑多夹湿,‘暑湿’二邪夹杂,容易引发许多健康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昕说,小暑节气容易出现湿邪困脾,脾失健运,导致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同时,暑热最易耗气伤津,造成心血暗耗,导致血压波动、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因而这一时期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小暑期间入伏,此时贴敷三伏贴,借助旺盛阳气,可以起到通经络、温阳散寒、增强免疫等作用。”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郭斌说,首次贴敷前应先试贴15分钟,无红肿痒痛再使用;成人贴敷控制在2至4小时,儿童控制在半小时至1小时,避免灼伤;孕妇、发热者、皮肤溃烂者、过敏者和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等人群禁用。此外,这一时节还可选择艾灸、拔罐、刮痧等常见冬病夏治方法调养身体。 揭秘,越来越热不是错觉 近日,多地体感温度冲上40℃,部分地区地表温度高达70℃,不少人感慨,这些年似乎热得早、热得长,还热得越来越极端。中国天气网统计气象大数据发现,这不是错觉,我国多地高温季确实开启得越来越早,而且热得越来越持久。 中国天气网对比1961至1990年,1991至2020年数据发现,后三十年,我国中东部大部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尤其是广西中南部、广东南部和东部、福建东部等地。其中部分区域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提前了15天以上。 中国天气网统计了近60年气温数据还发现,不少城市高温日数总体呈增多的趋势。 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兰州、太原、北京等地高温增多趋势明显,基本在2011年至2020年达到顶峰。 从1961年到2020年十五个城市的夜间气温图可以看出,夜间高温天数越来越多,大多数城市夜间明显变热。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夜间最低气温高于28℃的天数明显变多,而上海、南昌、重庆的情况更为严重。 今年6月以来,我国高温天气不断,特别是四川盆地一带,高温日数之多、强度之强,历史同期罕见,高温纪录接连被打破。我国大部地区高温极值呈现出明显增多的趋势,尤其是近三十年格外明显。 提醒 9日起湘南局地有暴雨 本报综合我国迎来新一轮大范围降雨,6日下午,长沙市气象台两次发布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湖南省气象台预计,9日至12日,受台风“丹娜丝”西折影响,自东向西有次暴雨过程,其中湘南局地暴雨到大暴雨。 此外,在台风“丹娜丝”的影响下,东南沿海等地的降雨也会增多。 新一轮降雨从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陆续向东铺展,预计今后几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中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将普遍迎来降雨,部分地区将有大到暴雨。与此同时,伴随台风“丹娜丝”的持续影响,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也将先后出现强降雨天气,局地或现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预计,7日,浙江东南部、福建东北部、内蒙古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和西南部、四川盆地中部、川西高原南部、云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8日,浙江东南部、福建北部、内蒙古南部、河北西部、山西西北部、陕西北部和西南部、四川盆地中部、重庆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浙江东南部局地有大暴雨。 温馨提醒,近期四川盆地西部降雨频繁、累计雨量大,而新一轮降雨中四川盆地仍将有强降雨出现,降雨叠加将导致发生次生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公众需注意防范。同时,东南沿海需持续防范台风带来的强风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