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类虚假诱导网贷套路要注意
2025年7月11日
据央视 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不实承诺、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使消费者陷入法律纠纷。7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以下“套路”:混淆概念误导贷款;不实承诺诱导贷款;隐瞒贷款实际成本。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一是宣传内容辨仔细。应理性分析、多方查证,核实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拒绝各类话术套路诱惑。二是机构资质需核实。在选择各类服务时,优先选择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或平台。三是合同条款看清晰。签订合同前,需仔细考虑合同实质,辨别合同是贷款合同还是提供服务的一般民事合同,不轻信、不冲动,不在诱惑或催促下贸然签约。四是个人信息要保密。在办理业务时,务必谨慎提供个人信息,保管好个人身份证号、银行账户、验证码等,避免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定期检查账户异常情况,如果发现个人信息可能泄露,应及时联系相关金融机构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个人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