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或“易主”
控股股东筹划重大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2025年7月12日
本报记者郝咏琪长沙报道 7月10日晚间,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品铺子”)披露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公司股票自7月11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重大事项公告前股价涨停 7月10日早盘,良品铺子(603719.SH)股价呈现异常波动。开盘不足半小时,其股价便迅速拉升封上涨停板,盘中几无震荡犹豫。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3.71元/股,涨停板封单达3.8万手,总市值回升至55亿元。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股价异动当晚,公司突然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这种“先涨停后公告”的异常时间线,立即引发市场对内幕信息泄露的质疑。记者就此致电公司求证,相关人士仅以“以公告信息为准”作为回应。 在良品铺子披露上述公告之后,公司收到了监管机构下发的监管工作函。 根据公告披露,本次监管工作函的处理事由聚焦公司重大事项披露前股价涨停有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一般股东、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公开资料显示,良品铺子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通过数字化技术融合供应链管理及全渠道销售体系开展高品质休闲食品业务的品牌运营企业,2020年2月正式登陆A股,成为国内“高端零食第一股”。宁波汉意投资作为公司控股股东,其合伙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潘继红四人构成良品铺子实际控制人群体。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三人现任公司非独立董事;杨银芬曾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核心管理层与控股股东存在高度重合。 从股价异动到突如其来的停牌,多少带些资本变动的意味。只不过,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可能才是主导这一切的根本推力。 零食赛道进入效率战 值得关注的是,良品铺子在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均出现业绩下滑。对此,良品铺子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受市场环境及平台流量变化影响,产品价格下调及门店数量减少所致。公司表示,为提升门店客流量,对部分产品实施了降价策略,虽然带动了客单数增长,但对整体销售额产生了影响。年报披露,公司已累计完成500余款产品价格调整。 此次降价策略的推动者,是控股方宁波汉意合伙人之一的杨银芬。2023年底,时任董事长的杨银芬发布内部信,宣布启动公司17年来最大规模改革,对300款产品实施降价,平均降幅达22%,最高降幅45%,主要针对成本优化空间大且复购率高的零食产品。 然而,降价策略未达预期效果。虽然拉来了一些订单,却没有带动利润回升,反而让公司在收入和毛利两端同时承压。 与此同时,其他股东也在持续减持。6月6日公告显示,第二大股东达永有限公司通过集中竞价减持1%(401万股),套现4774万元。宁波汉意也于2024年7月减持0.15%,套现736万元,持股比例降至35.23%。 曾经风光无限的“零食第一股”,如今正面临量贩零食行业激烈竞争、控制权变更等多重挑战。 良品铺子近期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团购业务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华中、华南、华北、华西、华东五大战略区域的广泛网络,通过提供高质价比、差异化的产品,赢得了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巩固了在团购礼品市场的领先地位。公司将继续深化团购渠道的拓展,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实现更加稳健的增长。同时,公司积极布局IP经济,借势联名资源吸引年轻消费人群,已与萌兰、Pingu等多个IP进行联名。 “从根本上讲,零食赛道已经从品牌战进入效率战阶段。”一名券商食品行业分析师指出,“良品铺子的核心问题或许不在定价,而在供应链效率、产品迭代速度与用户黏性上的失衡。盲目降价只能暂缓亏损,但无法重建品牌。”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零食行业竞争激烈,预计良品铺子筹划控制权变更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行业竞争。能否在零食赛道中突围,取决于公司接下来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