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183个专业瞄准人才缺口
2025年7月26日
本报综合 为破解专业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对口”的难题,湖南给高校人才培养开出了新“菜单”。近日,湖南省教育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厅正式发布《湖南产业发展急需学科专业目录(2025—2026年)》(以下简称《目录》),聚焦传统、优势、新兴、未来四大产业领域,梳理出70个急需学科,精准设置183个专业。 具体来看,《目录》精准划分为传统、优势、新兴、未来四大产业板块,并进一步细分为现代石化、绿色矿业等16个产业领域。同时针对其他产业需求,单独列示了数学、物理学、脑科学、碳达峰碳中和等学科专业。整体共细化出新能源与电动化技术、生物育种与种业科学、文旅科技融合创新等70个急需学科方向,列出碳储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智能医学工程、智慧农业、茶学等183个本科专业清单。 《目录》是否属于闭门造车之作?对此,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编制初期,我们开展了大规模产业调研,深入走访了中联重科、湖南钢铁等龙头企业,还广泛吸纳了18个省直部门和高校的宝贵建议。” “企业普遍反映当前最紧缺的是复合型人才。”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国文称,走访中企业多次提到,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更需要能跨领域、跨行业融合运用不同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此发展痛点,《目录》在急需学科领域中列出的基本为交叉学科,绝大多数专业亦呈现出显著的交叉融合特性。 此外,《目录》中还收录了33个教育部目录外的专业,例如“音视频智能装备工程”“低空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护理”等。 此次《目录》发布,既响应当前产业需求,也前瞻未来发展。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全国首个由省级层面发布的专业目录,其具体内容仍需持续更新与完善。《目录》拟每两年进行一次更新,紧密追踪产业动态,以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保持同步。下一步,将着力推进学科专业内涵的重塑,完善预警机制,并切实落实限制招生、停招及撤销等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