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电话手表不要借给陌生人
长沙警方抓获的一犯罪团伙,以借电话手表为由,盗取电话卡用来电诈
2025年8月2日
本报综合 近日,一些犯罪分子竟然盯上了戴着电话手表的孩子。前不久,长沙警方就抓获了这样一个犯罪团伙。他们以借用儿童的电话手表打电话为由,盗走电话卡用于电信诈骗。 专挑独自出行、年龄偏小的孩子下手 自暑假以来,长沙开福公安新河派出所陆续接到多位家长的报案,孩子的电话手表,竟成了不法分子的目标。 新河派出所政治指导员侯奕乐介绍:“7月5日,我们值班的时候,一位母亲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到我们所里来报警。这位母亲跟我们讲,孩子在外面玩的时候,被陌生人将电话手表借走,电话卡也被取走了。等了一会儿就发现,孩子的电话卡已经被封控了。” 民警调查发现,有一伙可疑人员常骑着共享单车流窜于学校周边等场所,专门挑选那些独自出行、年龄偏小的孩子下手。他们通过套话骗取孩子们的信任后,编造各种理由,比如手机没电,或者是手机丢失,需要跟他人联系等,向孩子借用电话手表。在孩子递出手表后,他们迅速取出电话卡,再假意通话后将手表还给孩子,之后便离开现场。直到家长发现联系不上,很多孩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对此,侯奕乐提醒:“儿童的分辨能力是相对比较薄弱的,而他们的电话卡基本都是父母的附属卡。在这些卡被用于拨打诈骗电话之后,就会导致他们父母的电话无法正常使用。” 警方已对犯罪团伙采取强制措施 这些被盗走的电话卡,转眼就被用于电信诈骗,不仅让家庭蒙受损失,更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那么实施犯罪的究竟是些什么人?这些人为什么要专挑儿童电话手表下手呢? 据民警调查,这伙不法分子之所以要盗窃电话卡,是因为他们中有人在网络上刷短视频时,被一些日结高薪的招聘广告所吸引。而这些所谓的高薪工作,就是收购电话卡或拨打诈骗电话。而在当前,随着公安机关“断卡行动”的持续深入,犯罪分子想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大量电话卡非常困难。于是他们便将目光转向了那些佩戴电话手表的孩子们。 民警追踪发现,该团伙成员都没有固定工作,长期在长沙市区流窜。经过连日的缜密侦查,警方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并在一处出租屋内将该团伙的6名成员抓获。目前,警方已对犯罪团伙采取强制措施。 “根据我们的了解,这些嫌疑人与上线配合,为他们提供电话卡拨打诈骗电话。上线给他们许诺的是,每累计通话30分钟,给他们800元。到案发的时候,我们查获,他们获取的上线所发放的工资和提成已达到2万余元,所使用的电话卡多达30余张。”侯奕乐补充道。 民警提醒,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叮嘱孩子切勿随意将电话手表借给陌生人。家长也需定期检查孩子电话手表的电话卡是否正常在位。一旦发现电话卡被盗、被抢,要立即联系手机运营商挂失账户、注销被盗卡,并第一时间报警,防止被犯罪分子利用。 相关新闻 长沙中学生遭遇“假警察”诈骗 本报综合 暑期来临,当孩子们沉浸在网络世界时,有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将诈骗黑手伸向未成年人。 近日,长沙望城区一名中学生遭遇骗局,损失近9000元。 当天晚上,中学生雯雯(化名)刷短视频时,突遭陌生人添加好友,并要求语音通话。对方自称“公安局民警”,严厉指控雯雯在网络游戏中“非法获利三万元”,已构成诈骗罪,并威胁其必须立即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免于处罚,“不按要求操作会被抓”。 恐吓之下,雯雯惊慌失措,以下载软件为由拿到外婆的手机。在对方的诱导下,雯雯躲进卫生间,提供了外婆的银行卡号和验证码。 诈骗分子随即实施盗刷。当连续收到扣款短信时,雯雯才惊觉8882元已被转空。 雯雯外婆得知后立即报警,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警方剖析案件,揭露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套路。 骗子精准设饵,活跃于各种游戏平台,散布“免费游戏皮肤”“明星周边”等虚假信息引诱未成年人,随后伪造权威恐吓。他们往往冒充警察,出示伪造证件,以“拘留”“坐牢”“涉案”等话术制造恐慌,击溃未成年人心理防线。最后诱导未成年人转账,并很快盗刷。 暑期本是欢乐时光,家长需锁紧支付防线,教育孩子警惕陌生链接,守护孩子远离网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