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新闻

  • 水府庙:小路漫行,随处可见古老而野性的风景
  • 国内统一刊号:CN43-0057
  •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水府庙:小路漫行,随处可见古老而野性的风景

2025年8月3日


万福桥头,立有神庙。


河边的惜字塔。


在香铺坳的遗存里,看得出昔日此地的繁华。


寺庙与守庙人。


即使是夏天,也能在干渠边感受到清凉。


万福桥。

    从长沙开车到水府庙旅行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容易的事往往无趣,于是我们选择了骑摩托车沿国道旅行。原本以为不走高速公路就会进入一路安静优美的旅程,结果我们发现国道上的车实在是太多,多到每几分钟就有一辆大车从旁边掠过卷起“巨浪沙尘”。对于骑摩托车旅行的人而言,这种感觉有点糟糕。于是我们决定走省县乡道路,有导航软件,无须担心迷路,哪里安静走哪里。这种没有提前做攻略的旅行,松弛且充满乐趣。  撰文/本报记者常立军

    渠水冰凉,解救了过热的手机

    远离了国道干线,真正的安静感马上就到来了。

    乡道蜿蜒曲折,路上极少有车,擦肩而过的乡间摩托也是慢悠悠地行驶在路上。没有了国道上成排的绿化带,小道上自然生长的野树却更茂密,形态也更天然。偶尔有农民老伯牵牛沿路而行,看到我们时,黄牛发出“哞”的一声长啸,这就算是打招呼了吧。有时要从人家的屋檐下穿过,有时又要横穿鸭塘,山势起伏不平,道路也随之上下,远山在起伏中忽隐忽现,风吹过耳边,这世界与我如此亲近。

    大概骑行了一个多小时,从长沙向西南,过莲花、道林、大屯营后,就到了韶山地界。导航指引我们切入S325省道的韶山段。看路边指示牌,了解到我们到了一个叫银田镇的地方。路边有银田寺指示牌,于是骑车穿过密集的居民区,绕了几个圈才找到这座寺院。银田寺整面白墙上,镶嵌写有行书“银田寺”三个大字的匾额。现在大多数寺庙喜欢用古代高规制的红墙和黄琉璃瓦,银田寺却用了白墙和灰瓦,有古朴的严肃感。庙里的香客说这座寺在他们本地就叫“白庙”。寺内有一棵树龄据说超过700年的银杏,冠幅极大且舒展,很可惜现在还未到秋天,否则这么大的金黄色树冠该有多美。

    离开寺庙回到省道,想要继续前行时却在路上看到一条水渠横空而过。水渠上“韶山银河”四个大字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于是停车,沿着边坡爬到水渠边上。从水渠的新旧程度可以看出,这是有点“悠久历史”的水利工程了。渠中正在放水,水极清冽。我们甚至可以把因为导航变得滚烫的手机装进防水袋放在水渠里降温。水流湍急,渠边有人用抄网抄鱼,看桶子里有四五条鲫鱼。询问渠上经过的路人,被告知这里是韶山灌区的一部分。韶山灌区的故事我知道一些,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超级水利工程”。

    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当年有那么多人靠着涟水河却无水可用。这里是湖南的干旱地带。涟水河旱涝不均,下游的农业生产因此极不稳定。修建这样的水利工程,是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行为。当年十万劳动大军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总干渠和北干渠,并顺利通水灌溉。灌区范围非常大,包括双峰、湘乡、湘潭、宁乡、韶山、望城、雨湖七个县(市)约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0万亩农田,是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

    

    

    集镇已沉没,一座古墓露出水面

    继续沿着涟水边的乡道骑行,一路植被茂盛,人烟却变得有点稀少。偶尔可见奇妙房屋,一座荒芜得爬满了爬山虎的“绿房子”。下午时分,终于到达水府庙旁的棋梓镇。小镇看起来很破却异常热闹,各种大大小小的车辆挤在狭窄的路上,楼房密集得像低矮丛林,这似乎是湘中地区集镇的共同特点。

    水府庙是一座庙,但我们平时所说的水府庙其实是那座叫“水府庙”的水库。它就是韶山灌区的源头。从棋梓镇到水库的路非常宽阔,车速开到了80公里每小时左右,风也变得呼啸起来,感觉极为惬意。

    在景区住了一晚后,第二天坐船游湖。水波浩瀚,心境开阔。这湖面,其实是当年的山顶。这里的羊古市以及其他几个集镇都因为水库被淹没在了水下。据说水库干旱时还能看到以前的建筑遗迹。可惜现在水位很高,什么都看不到了。然而在船绕过一座小岛,准备转弯的时候,忽然听到船上的人在惊呼:那里好像有座古墓!

    顺着众人的目光,果然远远地看到了一座古墓。它几乎被泡在水里,露出围合式的墓边栏。之所以可以肯定它是古墓,是因为可以看到它明显的石材质地和传统的建筑形制。另外这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已被淹没,不可能再有人在水中修建新的墓葬了。

    这座今天被泡在水里的古墓,当时是修建在丘陵山腰之上的。这也符合湖南这边的传统墓葬风俗。只是因为水库的修建,它就从山坡的位置变成了滨水。

    沧海桑田的变幻,连作古之人也要经历。沿着水库往下走,是颇有气势的洋潭水坝。水库的下方,就是涟水河,它是湘江的支流之一。水闸未开很大,河流柔缓平阔,河流两岸,绿树与屋舍田园浑然一体,景致美好。骑车过水坝,即到河流对岸,这边已是娄底双峰地界。水府庙是湘潭湘乡与娄底双峰的分界湖。我们准备从河流对岸返程。

    骑行不远,路边即见一古庙。庙宇正在搭着脚手架维修,但匾额上“水府庙”三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匾额上方则刻着它的旧名“水仙宫”。这就是真正的水府庙。庙旁有文物保护单位石碑。透过脚手架可以看到古庙里供奉着神像,据说主祀是水仙尊王大禹帝。水神信仰在洞庭湖及湘江流域的河流两岸十分普遍。庙宇建筑风格可谓古朴,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气质。庙的外墙上镶嵌有古代的义渡碑和捐建碑。这里的河边,古时有义渡口。古代少有能够跨越河流的大型桥梁,往来两岸,多靠船只,渡口因此变得重要且繁华。

    

    

    

    荒废老桥,据传曾是湘乡古八景之一

    过水府庙后,我们在双峰的大地上自由骑行,依然是选择走小路。

    这边的集镇似乎比湘潭更为寂静。骑行不久,我们就看到一条古旧的老街。乡野在这里忽然变得繁华起来。这种“繁华”并不是多了很多人,而是忽然间多出了许多建筑。建筑老旧,大约是上世纪的风格,规模却异常宏大,宏大得不像乡野建筑。有三层楼高的巨大房屋,立柱一个人几乎抱不过来。

    这种古旧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种风格,建筑多为厂房,这里似乎曾为一繁华工厂区。这里最为特别的是沿街的商铺,几乎都在卖同一种食物,那就是油豆腐。这个地方叫香铺坳,油豆腐是当地的特产。

    旁边的河,叫测水河。据说香铺坳的油豆腐之所以美味,就得益于它紧邻测水河。水质清甜甘爽,决定了豆腐的品质。看标识知道这里叫洛阳湾,这是一个听起来很特别的名字。

    骑车绕到河边,见到一片奇异的建筑景观。

    站在桥上,远远地可以看到河边有规模颇大的传统建筑群,庙前有塔,立在江边,很醒目。于是,我们从河边绕进古建群。原来此处叫观音阁,始建于明代,现在是省保文物单位。在建筑群的复杂通道中反复穿行,发现这片建筑群新旧不一,似乎各自建于不同的年代。新一点的建筑有点像庙宇,老一点的建筑则更像是有着天井院的湖南传统民居建筑。关圣殿、观音阁、龙王阁、文昌阁挤在一起,毫不违和。

    时值午后,寺内看守的僧人很安闲,在躺椅上睡意正酣。我们踮着脚走过他的身边,不忍打扰。观音阁内除了观音像之外,还有关公像,甚至还有更为奇特的西游记群像。在庙内的一个小神龛里,供奉着唐僧师徒四人。这种以文学作品中人物为崇拜对象的情况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洛阳湾的古建筑群,并非佛教一家,儒家也在此驻扎。庙前的塔是一座惜字塔,这是儒家的建筑小品。它虽小却精致,翘角飞檐。塔不大,塔刹却很大,但并不因此显得比例不均,反而多了厚重端庄的感觉。惜字塔的功能是烧有字的纸,背后意义则是想培育地方对文化的尊崇。

    回程路过湘乡市区,终于可以好好吃一顿饭。饭后忙于赶路,路过云门寺时只隔着墙匆匆拍了几张照片,错过了这个省保文物单位。幸运的是,在离开湘乡市区大约五公里后,在路边偶然看到涟水河边一座古老的桥。骑车过去观看,只见桥面已荒废,立着禁止车辆通行的牌子。桥与320国道并行,看资料介绍,这桥叫万福桥,是曾经长沙至宝庆(邵阳)线路上重要的一座古代拱桥。这座有九个拱的古桥建成于雍正四年,这在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可谓宏大工程。建成三百多年后,仍成为公路上的重要桥梁,实在是令人惊叹于它优异的设计与工程质量。

    桥头有一座小庙,庙内供奉的是杨泗将军,中国古代著名的水神。庙门牌坊上写着很多字,除了“万福桥”外,还有“南楚大观”等等诸多赞美风景的题字。路边有老人经过,我们想了解一下这座桥的历史,却因此领略到了中国最难懂的语言之一的湘乡话。据网上信息所说,这座桥是湘乡古八景之一的洙津古渡所在。当年的盛景今天虽然看起来已然荒芜,但那份古意,仍令人动容。

    沿着涟水行读,关于水的故事和信仰,一路延续不绝。它们是一个流域人民艰苦奋斗的生活史,也是人与河流共生的地理诗篇。

    攻略

    1.沿途美食较多,水府庙、湘乡都有很本土的饭店可供选择。

    2.水府庙景区住宿条件不错,但节假日期间价格相对较贵,也可以选择在棋梓镇住宿。

    3.湘乡土特产很多,路上买到的油豆腐非常适口,但湘乡话非常难懂,交流前要做好足够心理准备。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