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铸师魂
——记新化一中英语教师袁梅花
2025年8月7日
在娄底市新化县第一中学的校园里,常常看到一位鬓角微霜的女教师步履匆匆——清晨第一个到办公室批改作业,午休时耐心辅导学生,放学后仍与年轻教师研讨教案。她是学生口中“像妈妈一样”的袁梅花老师,从教30年来,她用专业与仁爱书写了一段“桃李满天下”的教育佳话。 精耕教学的“英语魔法师” “我们从高一入学开始,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每年秋季入学第一课,袁梅花就对任教的高一新生开展思政教育,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存、如何健体、如何审美。 教学中,袁梅花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教学的原则,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那些英语成绩好、学习方法好的同学帮助一个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让他们懂得分享,懂得感恩;开展“英语角”活动,每周一次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讲英语、唱英文歌,开展各种有趣的游戏,同时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学校的各种竞赛活动。 2021届696班学生刘明(化名)性格犟,仗着自己聪明、成绩好,在教室里“称王称霸”,不把同学们放在眼里。袁梅花抓住刘明好表现的特点,引导他参加学校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高三下学期,刘明的妈妈患癌症去世,他突然觉得天都塌了,准备放弃读书,后来在袁梅花的耐心开导和关爱下,情绪稳定下来,顺利考入了湖南工商大学。 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让她的教研教学成绩格外亮眼:多篇教育论文获奖,2009届424班高考英语平均分超同类班级十多分,2018届学生陶郡斩获全县文科状元,所辅导的学生多次参加各类竞赛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以心换心的“心灵摆渡人” 袁梅花特别注重情感育人,她与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培养的学生重情重义。“教育是心与心的共鸣。”袁梅花随身携带的记事本里,记录着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 2024届770班男生曾子超,母亲改嫁,父亲长年在外打工,爷爷中风,奶奶80多岁了,行动不便,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导致他一度抑郁。后来他主动向袁梅花倾诉,袁梅花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帮他科学分析,并带他去医院看医生。同时袁梅花定期去他奶奶家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他终于放下思想包袱,性格也越来越开朗,成绩稳步上升,后来考取南华大学。他第一时间向袁梅花报喜,表示感谢,说没有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成绩。 这种关爱延续到学生毕业多年后。在南部战区服役的罗泉一直记挂着恩师:“当年要不是袁老师拦住我去单招,哪有今天的军旅生涯?”而这样的牵挂,在袁梅花30年教学生涯中已成常态——她的微信收藏里存着数百条毕业生的报喜信息,书柜最显眼处摆放着学生们从世界各地寄回的明信片…… 文/通讯员李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