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夺回首都”
称要将无家可归者赶出华盛顿,遭市长驳斥
2025年8月12日
综合央视、新华社 当地时间8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发文表示,将于次日在白宫举行记者会,宣布一系列旨在让首都华盛顿“比以往更安全、更美丽”的措施。 他表示,所有无家可归者将被立即迁离市区,政府将为他们提供安置地点,但会远离首都核心区域;对于犯罪分子,则将直接送入监狱。 特朗普:这次行动将不再“客气” 特朗普强调,这一行动将“非常迅速”,并与此前在边境实施的严控措施类似。他称几个月内已将非法入境人数从“数百万降至零”。 他呼吁相关人员“做好准备”,并表示这次行动将不再“客气”,目标是“夺回首都”。 他在帖文中配发了多张市区帐篷营地的照片,显示部分绿地被无家可归者占用的现状。 此前,8月9日,特朗普曾表示,华盛顿特区已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之一,但很快将成为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表面看,这是一次围绕首都治安的行政宣示,但实质却是犯罪数据、公众感知与联邦和地方权力博弈的多重交织。 据《华盛顿邮报》10日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已开始在华盛顿部署将近120名FBI特工,执行夜间巡逻任务,以协助执法部门防止劫车和暴力犯罪。 此外,路透社援引美国官员的消息称,美国政府正准备在华盛顿部署数百名国民警卫队人员。该官员补充说,特朗普尚未就此作出最终决定。具体部署人数以及职责仍有待确定。 议员:会削弱地方多年治安改善的努力 华盛顿特区长期由民主党主政,市长、市议会及检察体系多年来都由民主党掌控。面对特朗普政府对可能让联邦接管首都治安的暗示,民主党方面迅速回应。 华盛顿市长缪里尔·鲍泽10日予以驳斥,强调华盛顿2024年犯罪率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警方数据显示,2025年前七个月,市内暴力犯罪案件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6%,全部犯罪案件数量同比下降约7%。 鲍泽说,华盛顿2023年曾经出现犯罪率大幅增长,但“现在不是2023年”。该市过去两年已成功将暴力犯罪事件数量降至30年来最低水平。她与特朗普数周前曾在白宫会面,后者“非常了解”联邦与当地执法人员的合作。 市议员克里斯蒂娜·亨德森也称此举会削弱地方多年治安改善的努力。市议会主席菲尔·门德尔森则强调,应通过加强本地执法和法律执行来维持趋势,而不是依赖联邦接管。此外,一些民权组织与自由派团体也发出警告称,若联邦接管首都治安,可能成为削弱地方自治的先例,进而波及其他城市。 若国民警卫队人员进驻华盛顿,或又将引发争议 作为共和党籍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再次入主白宫以来,多次批评华盛顿特区暴力犯罪与流浪人员问题,指责当地政府治理不力,并多次主张联邦政府全面介入管理华盛顿特区。 外界普遍认为,特朗普最新决定的直接导火索是一名政府效率部年轻职员近期在华盛顿遭一群青少年袭击。事发后,白宫宣布9日已增派450名联邦执法人员进驻华盛顿。 然而,据路透社等媒体10日报道,联邦执法人员周末处理的案件多为无证持枪、驾照吊销后无证驾驶等轻罪,与白宫宣称的应对“暴力犯罪”存在落差。 外界普遍预计,如果国民警卫队人员进驻华盛顿,无疑将再次引发争议。 早在今年6月特朗普下令调动加利福尼亚州国民警卫队人员进驻洛杉矶地区时,相关做法就遭到在洛杉矶及加州主政的民主党人强烈反对。当时双方围绕特朗普政府是否有权将军队部署到洛杉矶地区,展开激烈法律攻防战。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当地时间6月19日裁决,特朗普政府拥有对部署到洛杉矶地区的加州国民警卫队的控制权。 华盛顿特区的治安现实是一道“高烧退到低烧”的方程,如同高烧40℃退到38℃,虽然数字下降是事实,但高位基数仍令人难以接受。公众感知与统计数据的落差,为政治解读和两党博弈提供了沃土。对华盛顿特区而言,治安问题的争议早已超越公共安全本身,成为两党围绕地方自治权与联邦干预权角力的前沿战场。这不仅关乎首都治理成效,也将成为未来选战中双方持续较量的核心议题。 链接 华盛顿治安的冷热现实 据央视 从美国全国视角看,华盛顿特区的暴力与财产犯罪率长期位居全美前列。 2023年,华盛顿特区的暴力犯罪率约为每10万人1151起,是全国平均值的三倍以上;财产犯罪率约为每10万人4307起,也高出全国均值一倍多。同年,全市凶杀案达到274起,创二十多年来最高纪录。 进入2024年后,治安数据出现回落——凶杀案降至187起,同比减少约32%,整体案件总数下降约15%,其中暴力犯罪和财产犯罪均有所减少。截至目前,2025年的相关数据也都有所降低。然而,即便如此,华盛顿特区的犯罪水平依然显著高于大多数州和主要城市。 这种“趋势向好但基数仍高”的现实,为不同政治立场的群体提供了各自解读空间。支持者强调下降趋势,认为治安正在改善;批评者则抓住高位基数和个案进行抨击,延续“危机”叙事,主张更强硬的执法与制度介入。 根据华盛顿特区警察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24年以来,首都整体案件数在下降。 特朗普政府此次高调聚焦华盛顿特区治安问题,与上一任期的低调处理形成鲜明对比,背后暗含明确而多层次的政治意图。 首先,华盛顿特区是民主党的稳固票仓,市长和市议会长期由民主党掌控。攻击首都治安,不仅能直接质疑民主党地方治理能力,还可塑造“民主党管治失败”的全国性叙事,为未来选举积累政治筹码。 同时,作为国家象征,华盛顿特区的安全形象在国内外都有放大效应。“首都都不安全”的说法,不仅能迅速制造公众焦虑,还可以被包装为全美治安“失控”的缩影,为全国范围推行“强硬执法”路线争取支持。 此外,在国会、司法系统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博弈中,治安议题是一张可以反复利用的牌。特朗普政府可借治安问题收回或限制特区的自治权,同时也可在联邦预算、司法任命等领域对国会施压。 最后,在选举周期中,治安议题是动员力最强的政治武器之一。聚焦首都治安问题,不仅可转移公众对经济、外交、司法调查等敏感议题的注意力,还能凝聚“法律与秩序”取向的核心选民群体,形成稳定的政治势能。 华盛顿犯罪案数量为何居高不下? 据央视 华盛顿特区治安问题长期处于高位,是结构性与现实性因素叠加的结果。 从历史看,种族隔离与经济结构不均衡,使得部分社区长期面临贫困、失业和教育资源不足,成为犯罪滋生的温床。作为面积仅68平方英里(约176平方千米)的联邦特区,人口密度高、社会阶层差异大,冲突与违法行为的发生概率也就相应增加。 从制度层面看,华盛顿特区并非州,其检察权由联邦检察官办公室主导,地方政府在刑事案件处置上的自主空间有限,因此对部分轻罪与青少年案件缺乏及时有效的震慑。加上警力短缺,执法资源相对紧张,也导致响应和破案能力受到限制。 此外,批评者认为,近年来的刑事司法改革倾向“去监禁化”,即对非暴力犯罪羁押的减少,也削弱了威慑效果。 最后,华盛顿特区的人口特点和地理特殊性也不能忽视。虽然华盛顿特区人口规模仅70万出头,相当于内布拉斯加州的中等城市奥马哈,但作为首都,其有大量联邦雇员、国际机构雇员、政治说客、各地游客,白天的活动人口可超过100万,这在同等规模城市中比较少见,大量通勤人口、旅游活动和政治集会都带来了复杂的治安挑战。此外,这里与马里兰、弗吉尼亚相邻,跨州流动便利,不法分子可以很快逃离,规避追捕的空间也较大。 以上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华盛顿特区的暴力与财产犯罪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近两年犯罪总量有所回落,也依然处于“趋势向好但基数较高”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