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新闻

  • 在湖南遇见你
  • 金融活水润田畴
  • 国内统一刊号:CN43-0057
  •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金融活水润田畴

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助力“新农人”绘出现代农业新图景

2025年8月22日


攸县莲塘坳镇高标准农田,无人机在进行农药喷洒作业。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向缪年华介绍信贷产品。图/邮储银行提供

    盛夏的攸县,稻浪翻滚,阳光斜洒在田垄之间,映照出湖南“湘东粮仓”的生动“丰景”。

    7月中旬,笔者走进株洲攸县,在一处高标准农田旁,种粮大户抢抓农时,操控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无人机低空掠过,细密雾化的药液洒落田间,为丰收增添科技保障。

    攸县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大县,素有“湘东粮仓”之称。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加速转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成形,如何“种得好、卖得出、赚得到”成为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注的核心问题。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正以金融活水为支点,撬动起粮食主产区的现代农业新变局。

    从农户需求出发“贷”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我是2018年开始和邮储银行合作的,第一笔贷款只有15万元。”攸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缪年华回忆道,“到现在,我已经拿到了300万元的授信额度。”

    “我们发展如此迅速,说到底,背后还是离不开邮储银行的支持。”缪年华向记者感慨。

    凭借多笔授信和贷款资金,缪年华相继建成了集中育秧中心、农资仓库、烘干中心等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总投资达1500万元,构建起一套覆盖种植、收购、育秧、仓储、加工等环节的社会化产业体系。

    “以前农户各自育苗,效率低、出苗率也不稳定。现在我们集中育秧、统一管理,农户反而更省心了。”他说。

    而这一变化的背后,有着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立足地方农业特色,推出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金融产品的助力。

    从“水稻种植产业贷”到“农机购置贷款”,再到“农副产品批发产业贷”,金融服务精准嵌入农业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有效打通了产业链的“堵点”和“断点”。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邮储银行株洲市分行已累计发放粮食产业贷款4400余笔、金额6.62亿元,其中攸县支行贷款投放占比超过四成,金融“活水”正加速流向乡村产业一线。

    “看天吃饭”变“科学收粮”

    在株洲市益鑫种植专业合作社,朱建新正在查看新购进的烘干设备。

    “以前晒谷,要三天,还得天天看天气。现在只要机器一开,30个小时就能烘干,又标准又省事。”朱建新说。

    朱建新是攸县制种回收大户,制种面积约1万亩,年回收制种种子150万到200万公斤。随着业务拓展,他计划购置一整套种子加工设备,总投入高达220万元。

    “初选机要15万元,10台烘干机165万元,配套输送带、储粮仓还得几十万元。”他说,“这几年我们和上游的上市公司合作多了,订单多,厂房和设备更新也迫在眉睫。”

    “得知我们的资金需求后,邮储银行为我们批了200万元贷款,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朱建新介绍,有了这批设备,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效率,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工成本。

    “比如种一亩地,大概能省200块钱人工成本,要按一百亩算,那就是20000元,设备投入划算得很。而且种子的品质也更稳定,和客户签合同更有底气。”朱建新说。

    “我们农户,以前最怕两件事,一个是天不帮忙,一个是钱不够用。现在只要愿意育好秧、种好田,邮储银行就愿意支持,大家干起活来也踏实。”朱建新表示。

    下沉一线,协同服务更贴心

    笔者了解到,攸县当地不少农户通过邮储银行办理了贷款业务。

    邮储银行依托邮政网点遍布城乡的独特优势,“邮银协同”与辖内23个乡镇邮政代理网点携手服务粮食产业链。一方面,依托网点推广贷款政策和产品信息;另一方面,打通客户资源共享,实现服务协同、数据共享、资源互通,推动金融服务真正下沉到田间地头。

    截至7月末,湖南通过邮政渠道推荐的贷款业务累计近9000笔,金额近32亿元。更重要的是,“协同”不仅体现在推广端,还延伸到产销两端。

    “我们客户经理不光是帮助农户办理贷款业务,还会收集农户的销售意愿,再对接收购商。”攸县支行副行长皮慧敏介绍,“不少农户卖得快,就是因为我们提前帮忙沟通好了销路。”

    一笔笔贷款,是“贷”出来的金融工具,也是沉下去的服务态度。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将服务下沉到田间地头,用实实在在的金融供给支撑起农业现代化的底座,也为湖南“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  文/通讯员杨伊媛郝咏琪

上一篇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