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央视 美国总统特朗普25日以涉嫌住房抵押贷款欺诈为由,解雇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28日,库克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对特朗普提起诉讼,称特朗普无权将她解职。
美国总统是否有权撤销美联储理事的职务?美联储作为美国央行的独立性是否会因此遭到冲击?虽然法律层面上,总统能否直接罢免美联储理事仍存在重大争议,但这一政治动作已在市场与舆论场掀起双重冲击波。
事件回顾
一纸公开信引发风暴
当地时间8月2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发布一封致库克的公开信,宣布即刻免除其职务。此举立刻引发轩然大波。
特朗普在信中援引美国宪法第二条及经修订的《1913年联邦储备法》相关条款,宣称已认定存在“正当理由”撤销库克职位。他引用联邦住房金融局提交的材料,指控库克在抵押贷款申请中虚报“主要住所”,在密歇根和佐治亚两州重复享受优惠贷款条件。特朗普斥责其行为“不可想象”,质疑库克诚信与担任监管者的资格,并以“为了确保法律得到忠实执行”收尾,落款签名确认。
针对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对库克进行的辞职施压,库克已经通过多家媒体表示,她不会因为一条推文或者政治压力而辞职,并强调将通过合法程序作出澄清。
库克25日回应:“特朗普总统声称‘有理由’解雇我,但法律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理由’,他也无权如此行事。”
她说:“我不会辞职,将继续履行协助美国经济发展的职能,正如我自2022年以来所做的那样。”
28日,库克就特朗普将其解职一事向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库克请求法院签发初步禁令阻止解职,允许其在法院审查案件期间继续履行美联储理事职责。
撤销库克职务的决定,并不是特朗普一封信或者一句话就能执行和实现的。
根据美国相关法律,总统只能“因故”解雇美联储理事,但法律并未明确“因故”的具体内容。一旦总统发布免职令,当事人(譬如库克)有权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审查免职理由是否符合“正当理由”(forcause)的法律标准。若总统无法提供充分证据,法院可能推翻该决定。
上周,美国联邦住房金融署署长比尔·普尔特指认库克先后申报了两处房产为其“主要住宅”以获取更优惠利率,并将此事提交至司法部,司法部称会就此进行调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说,仅凭现阶段的指控并不足以将库克解职。如果要指控某人,犯有房屋抵押贷款欺诈罪,那么司法部就应该要起诉此人。通常来说,不应该大张旗鼓地公布调查的消息,但他们却公布了。目前司法部还没有立案,也没有正式起诉库克,所以目前提出的解职理由是有问题的。但特朗普现在就立足于这一点。
法律学者认为,特朗普政府必须在法庭上证明库克确实存在抵押贷款欺诈行为,且其行为严重不当。美联社指出,特朗普解雇库克可能会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战,极可能进入最高法院审理。
同时,目前提出的所谓解职理由与库克本人的任职能力也并无直接关联。
法律与制度
总统权力的边界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联储理事是14年任期的独立官员,仅能因“正当理由”被罢免,譬如严重的不当行为、违法或道德败坏,且必须经过法律程序。
换言之,联储理事属于独立机构官员,享有较强的职位保护,总统并不能像对内阁部长那样将联储理事“随时免职”。即便总统发布所谓“免职信”,也必须通过司法审查才能真正生效;在法庭裁决前,库克仍然是合法的联储理事。
这一点在1935年的“Humphrey'sExecutorv.UnitedStates”案中已被最高法院确认。在该案中,时任总统罗斯福试图罢免联邦贸易委员会委员,但最高法院裁定独立机构委员只能因“正当理由”被免职,总统无权随意撤换。这一判例成为限制总统罢免权的重要先例。
因此,舆论认为,特朗普此举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法律事实,其意显然是希望通过公开施压制造舆论,迫使美联储内部及司法部门采取行动。这种“法律战”策略并非真正落实,而是借助“宣布”来制造既成事实的氛围。
宾夕法尼亚大学美联储历史学者彼得·康蒂-布朗表示,库克出任美联储理事已经过总统和参议院的审查,目前将任职前发生的事情认定为解雇原因并不合理。
美国国会民主党籍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表示,特朗普的做法“公然违反《联邦储备法》”“必须在法庭上被推翻”。
政治动机
对美国央行独立性的冲击
当前美国经济面临通胀反复、金融市场动荡,因此利率政策极具敏感性,而美联储又掌握着利率政策的关键扳机。特朗普一直都在抱怨美联储“拖累经济”,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矛盾不断。解雇库克的决定加剧外界对美联储丧失独立性的担忧。库克2022年被美国前总统拜登提名、经国会批准出任美联储理事,也是美联储首位非洲裔女性理事。若她最终被解雇,特朗普有权提名继任者重塑美联储理事会。美联储现任7名理事中,有两人为特朗普提名。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阿伦·克莱因表示:“这是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致命一击。特朗普的意思是,美联储应不惜一切代价执行他的意志。”
近期,特朗普因不满美联储不肯配合他降低基准利率,多次猛烈抨击鲍威尔,并呼吁他提前卸任。库克曾表示,特朗普正在推进的贸易政策可能会抑制美国生产力,并可能迫使美联储在一个效率下降的经济环境中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胀。
舆论对此普遍担忧。《卫报》评论指出,这延续了特朗普惯常的策略——通过“倒计时外交”和“法律战”在公众场域抢占话语主动,而不必等待冗长的制度程序。美国国内批评者直言,这是赤裸裸的政治干预,破坏了制度性约束。
国际舆论也对此表示忧虑。路透社报道,多国央行行长担心“被卷入美联储风暴”,警告这将动摇全球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认为如果总统可以随意免去央行官员,将严重影响美联储的独立性,从而损害市场信心。
深层影响
制度信任的消耗战
央视特约评论员苏晓晖认为,此前特朗普已多次施压美联储,要求美联储降息,配合自己打关税战,现在特朗普试图免职美联储理事,对于美联储的独立性当然会造成进一步的冲击。美联储在设计之初,强调独立性就是要避免美国国内个别利益集团任意对美联储的决策进行影响,也避免包括总统在内的人任意安插人手来进行操控,从而保持美国的货币政策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但美国总统认为对美联储施加影响,现在是一个重要的机会。今年8月已经有一名理事宣布辞职,而这次特朗普要是对库克进行免职成功的话,则意味着总统可以提名两名理事进一步施加影响。这样做还会开创一个先例,就是美国总统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对美联储产生影响,包括以人事任免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苏晓晖说:“此时我们看到,本身就在保障就业和稳定物价之间来艰难平衡的美联储,其独立性受到影响,意味着未来美国经济将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特朗普“免职令”的象征意义已经完成:它削弱了美联储的独立性预期,加深了外界对美国制度运行的怀疑。如果这一趋势延续,独立机构将逐渐失去权威,美国治理体系的“防火墙”势必出现裂缝。
从金融市场到全球舆论,这场风暴远未结束。它考验的不只是库克个人的命运,更是美国制度能否抵御政治冲击的韧性。
特朗普与库克之争,既是一场围绕诚信的指控,更是美国民主制度与政治化趋势之间的一次正面碰撞。结果如何,将在未来数周见分晓。但无论如何,这一幕已在全球范围留下深刻烙印,也让美国引以为傲的“央行独立性”制度蒙上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