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新闻

  • 研考10月16日开始网上报名
  • 21岁超级泥工全国技能大赛夺冠
  • 在湖南农业大学上一堂名为“袁隆平”的课
  • 国内统一刊号:CN43-0057
  •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校馆弦歌

在湖南农业大学上一堂名为“袁隆平”的课

2025年9月25日


隆平楼与袁隆平院士雕像。图/记者钟锦涵李楠

    本报记者钟锦涵李楠长沙报道

    “我们不需要透过屏幕或书本来遥望榜样,因为袁隆平院士的精神就融在我们隆平楼里的每一堂课中,(也)藏在我们文化园里的每一课中。”站在湖南农业大学隆平文化园的袁隆平院士雕像前,农学院学子李奕对记者这样说道。

    近日,记者走进湖南农业大学,见证袁隆平精神如何从墙上走进现实,融入学生的课堂与生活。

    一栋楼,一种精神,一代人的充电站

    对于湖南农业大学的学子而言,“隆平”二字早已超越了称谓,成为无处不在的精神印记。2022年5月20日,学校将农学院所在的第十二教学楼正式命名为“隆平楼”。

    “每当我实验反复受挫,论文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我都会来这走一走、逛一逛。”李奕说,“墙上那句‘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每次都能给我力量。”

    隆平楼,已成为农科学子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充电站”。

    与隆平楼遥相呼应的是隆平文化园。2023年6月,袁隆平院士雕像在此落成,面楼而立,手持稻穗,目光慈祥。李奕表示,在实习中亲手割下稻穗时,她才真切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分量,也更加理解袁爷爷“让天下人有饱饭吃”这颗初心的珍贵。

    毕业季,文化园内的青年誓言墙上写满了学子的承诺:“要像袁爷爷一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去基层推广优质稻种”……

    一粒种子如何改变世界

    “我们不仅要问袁隆平做了什么,更要问:他的精神从何而来?”在思源馆二楼的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展示馆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艺华向记者表示。

    站在油画《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前,胡艺华解读道:“这幅画的创意,是通过不同民族、肤色、国家、年龄的人们的笑脸,展现一粒种子如何改变世界。”

    展馆中,一张面值2万元的马达加斯加货币尤为令人动容,币面印有水稻图案。“这是当地政府为纪念袁老对粮食安全的贡献特别发行的。”胡艺华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而这张货币,就是世界给出的答案。”

    记者还旁听了一堂“像袁隆平爷爷那样读大学”的音乐思政课。这门音乐思政课,是湖南农业大学探索十年的成果。它不是简单的“唱歌+讲课”,而是通过“以歌导入、以歌设问、以歌叙事、以歌悟道”,将袁隆平的生平、名言、精神与经典旋律交织。

上一篇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