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新闻

  • “比心”或许浪漫安全不可忽视
  • 跟着湘超游永州
  • 长沙人的“桂”客来啦
  • 国内统一刊号:CN43-0057
  • 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比心”或许浪漫安全不可忽视

记者实探岳麓山“心形线”野道有路段较为陡峭,需手脚并用攀爬

2025年9月30日


心线起点位置立有线路牌子。


途中,记者看到了陡峭的石壁。组图/记者史继超

    本报记者史继超武华康实习生陈子睿长沙报道

    “心线(心形线)象征爱情,我(准备)先走一遍,然后带女朋友走。”在岳麓山一条野道行进间,一位市民这样说。日前,有长沙市民反映,岳麓山有多条野道,因线路环绕形状成心形、玫瑰形,引来不少市民“打卡”。

    对此,有市民认为这些线路具有趣味性,也有市民认为有安全隐患。

    近日,记者全程实地探访其中一条线路,其中有部分路段可顺利通行,有的则需手脚并用,还有的路段较为陡峭,仅容一人通过。岳麓山景区工作人员表示,不建议市民通行。

    来岳麓山比个“心”,有市民仅提一瓶水

    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与网友结成“搭子”,同行者表示,他也是第一次来。

    记者了解到,当前岳麓山存在数十条难度不等的野爬线路,其中一条名为“心形线”(以下简称“心线”)的线路颇受欢迎。

    根据导航、他人视频引导,记者一行通过山边小道顺利进入线路位置。此路段需横穿多条景区常规道路,前期路段相对平缓,甚至一度需经过周边学校、居民区的柏油路。

    其间,记者向附近居民询问该路线,多位居民表示熟悉,也有老者表示有不少人来。

    记者看到,在山口、部分穿越居民区的点位,甚至有店铺售卖补给品,提供指路服务。

    尽管近期长沙降雨较多,但穿越“心线”的徒步者并不少。其中有的徒步者携带登山杖一类专业设备组队前往,也有市民仅一人手持一瓶矿泉水,穿普通短裤前行。

    一位市民表示“问题不大”,另一位市民则称因降雨,心线部分区域比较湿滑,需注意安全。他还告诉记者,心线中有一个被称为“绝望坡”的点位值得重点体验,“是心线的精华,爬不上去就白走了”。

    他还称,尽管网上流传着各种版本的登山线路,但多数路线都需要通过绝望坡。他表示:“(绝望坡有)七八十度的坡度,得爬半个小时左右。”

    导航有偏差,记者一行多次迷路、摔倒

    深入山中,记者的导航开始出现偏差,因无指示牌,加上山里有雾气,一行人一度迷失方向。尽管地面存在被人行走后留下的土路,但面对多条样貌相似的小路,记者一行还是多次走错。

    行进过程中,因部分道路泥泞湿滑,有人多次摔倒。其间,还有游客将垃圾丢弃在林中。

    历时数小时,记者来到被市民称为“不虚此行”的“绝望坡”。正如市民描述,该地段全程为上坡路,部分地段为光滑石壁,需要手脚并用,抓住棱角借力向上,另有部分区域存在掉落的碎石。

    已在此休整的市民介绍,他们攀爬的是另一路线,类似绝望坡这样的较难地段已经经历了七八个,心线属于简单路线。他们补充说:“已经徒步近16公里,全是山路。”

    下山阶段,因路线多为土路、泥路,且存在一定坡度,记者一行侧身下山,有人再次摔倒。记者看到,有市民选择坐在地上,慢慢往下挪动。在一处较大面积的石坡,有市民尝试直接通过,终因地面湿滑放弃。不过,有视频显示,此前有包含未成年人在内的市民直接攀坡而上(下)。

    走完全程,以记者选择的这条路为例,有区域为景区正常山路,有的路段为人工踩踏后出现的野路,有的则为无明确线路的碎石区。个别区域一侧为布满绿苔的石壁,另一侧则为无护栏的陡坡,仅容一人通过。野路全线基本无照明、求救系统。

    记者注意到,线路全程“提示牌”较少,个别景区修建的线路旁,立有“禁止通行”“生态保育区请勿穿越”的牌子,但几米旁便有市民翻越栏杆穿行。

    登山线路多样,有特定软件指示野道线路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在心线、玫瑰线、地图线、北极熊线等线路外,还有线路与梅溪湖、桃花岭、象鼻窝森林公园相连。

    同时,在网上也出现包括个人找搭子、驴友群团队互动在内的组队情形,部分户外用品店也发布组织成员攀登的文案,另有部分博主晒出自己的探索路线。有负责人在动态和群组内展示不同线路的难度和组队时间。

    “跟随软件就可以。”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推荐了几款用于导航的软件。记者注意到,这些软件中,除常规道路外,也存在不少野道,并针对道路状况、用时等因素进行了难度分级,软件中对一些路段的情况也有标注说明。

    此外,线上有不少网友分享自己的行程体验,一定数量作品显示,有市民曾在夜间攀爬,带领年龄较小的孩子攀爬的案例同样存在,记者攀登过程中也曾有与年龄较大的独行市民相遇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网上挑战失败、翻车的案例同样存在。

    对此,有网友表示恐生危险,希望景区加强管理,还有网友认为,攀爬无妨,但出了问题要由自己负责,不能指责景区……

    还有市民表示,花钱跟随专业的团队去远处探索,花销不少,并且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不现实;而在市区周边找个地方攀登则省事不少,还能让一家人共同参与。

    对此,记者与岳麓山景区取得联系,针对上述问题,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知情,但如果市民在野路发生危险、受到伤害,景区无法承担责任。因景区没有执法权,尽管有人巡逻,也以提醒、劝阻为主,加之游客较多、地区较广无法兼顾。

    “有些地段(野路)因为会破坏森林,所以修不了路(没开发),景区只对景区修建设施给游客造成的问题负责,野路属于未开发区;游客可以走,安全隐患肯定有,毕竟没开发,没有正规道路、指示牌,建议游客尽量走大路。”该工作人员说。

    该工作人员还介绍,景区部分区域设置有提示牌,一方面是为了劝阻市民通行,保护树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部分野道比较难走,还会有树枝掉落,恐生危险。

    在以绝望坡为代表的部分地段,记者未看到有明确禁止通行的规定通告,不过《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含2025年9月修改意见公告)中有涉及对自然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说明。

    体验“野趣”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近年来,多地存在因野道导致的安全争议。2025年有驴友穿越鳌太线,一度失联10天;2024年宁夏有学生在山区徒步被困;同年武汉有驴友打卡网红山路,被困失温。

    而在岳麓山区域,同样存在类似情况,2025年9月,两位游客夜游岳麓山迷路被困;2024年,有游客为走捷径不慎受伤;2023年,曾有父子在岳麓山一处石壁被困……

    系列事件发生后,引发网友关注,有网友表示羡慕探索胆量;有网友称支持探索,但应准备充足,量力而行;还有网友则称不反对,如果发生危险请自行承担后果。

    2024年,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曾发出通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入,造成破坏、伤亡等情况,需个人承担责任。

    对此,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杨占东副教授认为,自发开辟野道说明市民渴望亲近自然,但未经规划的探索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和人身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从自然环境角度来看,野道的踩踏会破坏植被,也可能打扰原有动植物栖息环境。同时个人安全是不可忽视的底线。在多雨期,山体湿滑,野道缺乏防护,存在跌倒、滑坠风险。部分区域树木老化,枝干脱落的情况也易对人造成伤害。这些野路或照明不足,一旦发生意外,不仅游客自身危险,还会增加救援难度和社会成本。”

    杨占东表示,希望景区、游客共同协商,如通过设计生态型步道等方式,在体验“野趣”的同时,获得安全。

    “景区与经营者应以明示形式事先进行安全说明或警示,明确未开放区域、危险情形及不适宜人群。在未开放区设置明显警示及必要隔离、防护,完善应急救助流程,以免因未尽提示或救助义务承担过错或补充责任。”上海锦天城(济南)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吴震说。

下一篇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