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新闻

  • 小米杀入短剧赛道
  • 金价奔高现在还能“上车”吗
  • 曹德旺辞任福耀玻璃董事长
  • 三大平台试点取消骑手超时罚款
  • 扩大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覆盖面
  • 遇见小面港交所再闯关
  • 国内统一刊号:CN43-0057
  •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小米杀入短剧赛道

上线独立短剧App“围观短剧”

2025年10月17日


小米上线“围观短剧”App。图/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陈樱芷长沙报道

    小米再次开辟新战场,这一次瞄准了短剧赛道。

    近日,小米正式进军短剧领域,在其官方应用商城推出独立短剧App“围观短剧”。该平台主打“无广告、海量短剧免费看”的卖点,目前下载量已达2万次。据悉,该应用目前仅面向小米手机用户开放,尚未上线其他品牌手机终端。

    应用首发小米手机,主打“无广告、免费看”

    小米应用商城信息显示,“围观短剧”由成都分享信息传播有限公司开发。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由北京聚爱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川系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

    在应用下载页面,“无广告海量短剧免费看”成为其核心宣传标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短剧市场中,小米正以“纯净观剧体验”作为差异化卖点,试图在初期快速吸引用户。从目前已获得的用户评价来看,“没有广告、观感很好”成为多数评论中提及的优点。

    内容方面,“围观短剧”已上架多部作品,涵盖都市、逆袭、言情、复仇等20余种常见题材,并设有榜单和评论区以增强用户互动与社区黏性。App首页设有“精选”“新剧”“找剧”“排行榜”等入口,不过目前剧集播放量多在2万左右,与“红果短剧”等成熟平台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事实上,小米布局短剧领域早有迹象。2024年5月,小米就在招聘平台发布包括短剧编剧、后期制作等在内的相关岗位。其中,短剧编剧一职月薪达20至30K、13薪,要求大专学历及1至3年工作经验,主要负责付费短剧剧本创作。

    今年7月,小米旗下REDMI品牌还联合抖音、万合天宜出品了首部短剧《时空合作人》,由陈冠宁、舒童主演,时任小米中国区市场总经理、Redmi总经理王腾等公司高管也参与出演,引发行业关注。

    互联网大厂竞逐短剧赛道,小米、华为等加码布局

    近日,小米正式上线独立短剧App“围观短剧”,标志着其从品牌定制短剧的内容参与者,转型为平台运营方,在短剧领域的探索正由单纯的营销手段,向构建自有内容生态升级。

    这一举措背后,是近年来微短剧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4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686亿元。用户规模方面,2024年微短剧用户达6.62亿,占整体网民的52.4%,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高达101分钟。

    行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互联网企业争相入局。字节跳动旗下“红果短剧”月活跃用户已达1.73亿,用户规模与使用时长直逼传统长视频平台。电商平台方面,京东高薪招募短剧运营人才,阿里巴巴、拼多多等也纷纷推出激励政策,并在其App内设置短剧专属入口,积极构建内容生态。

    与此同时,科技公司也在加快布局。华为于去年5月上线“短剧大全”App,测试付费功能以探索商业化路径,并与视频平台合作开展定制内容创作。小米与华为均拥有庞大的智能设备入口,其发力短剧更侧重于品牌建设与生态补强,与电商平台追求流量转化形成差异化路径。

    小米入局寻求生态转化证券机构提示两大方向

    小米在短剧领域的最新动作,从其近期发布的招聘信息中可见一斑。在BOSS直聘平台上,小米已开放“短剧内容专家”一职,月薪范围为3.5万至4万元。该岗位职责强调“构建品牌壁垒”,并提出需“结合小米生态制定内容增长策略,推动内容向自有品牌转型”。从职位描述来看,相较于短剧本身的内容运营,小米更侧重于借助短剧流量提升生态内部活跃度,并带动硬件与业务销售。

    这一战略方向与部分机构的研判不谋而合。中泰证券此前发布研报指出,国内短剧行业在经历前期模式创新与野蛮生长后,竞争格局正逐步清晰。未来两大方向值得关注:一是具备稳定基本盘流量、并能将短剧流量有效转化至核心业务的公司;二是拥有持续打造爆款能力与优质IP储备的头部内容公司。

    作为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科技企业,小米确实具备将流量转化为业务机会的天然优势。其2024年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达7.023亿,同比增长9.5%;全球智能设备连接数(不含手机、平板及笔记本)更突破9.046亿台,同比增长22.3%,为其生态内内容流转与用户转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然而,短剧赛道竞争正日趋白热化。随着用户审美不断提升,内容精品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也尚未完全解决。尽管坐拥资金与流量双重优势,作为行业新玩家,小米在内容制作、IP运营与差异化竞争方面,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下一篇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