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新闻

  • 刘铁男落马:实名举报推进正信号
  • 她们是“失独”妈妈,也将重燃希望
  • 女儿去了天堂,想替她感谢好心人
  • 街边辅导儿子,环卫女工感动网友
  • 三胞胎早产,待在保温箱每天花7000多元
  • 运石灰石的海轮碰擦南京长江大桥后沉没
  • 安徽女青年坠亡案监控公开
  • 旧衣回收厂现红会编织袋珠海政府解释原因
  • 广东1学生落水4同学施救全部溺亡
  • 社长:龚曙光 国内统一刊号:CN43-0057
  •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母亲节·地震妈妈的坚持]

她们是“失独”妈妈,也将重燃希望

汶川地震后,失去孩子的母亲们在医生帮助下再次生育

2013年5月13日


5月12日,在北川茅坝中学废墟上,贺川的母亲双手合十。她每年5月12日都来到这里祭奠地震中遇难的儿子贺川。 图/IC

    据新华社电“五年了,一些娃娃都能跑了,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就很欣慰。”5月1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优生学科/产前诊断中心内,教授张迅看着电脑里保存的一张张宝宝的照片,眼中充满了温情。

    这些宝宝都是在汶川地震灾区再生育的新生儿,他们的父母在孕前和孕中接受了张迅及其团队的优生指导和产前诊断。

    汶川地震后,国家和四川省迅速启动了“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项目”。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是四川省级专家指导组组长单位,而该院优生学科/产前诊断中心则肩负着为高龄孕妇和反复流产孕妇等高危再生育人群进行优生指导和诊断等职能,其工作贯穿孕前和孕中。

    汶川县映秀镇妇女李秀华在地震中失去了一双可爱的女儿,震后她自己顺利怀孕并生产,但她的不少朋友成了华西第二医院和其他此类专科医院、科室的“常客”。

    “他们吃过药,有的还做过试管婴儿,有人40多岁了还怀孕了,可也有人到现在都没‘带’上孩子。”李秀华的朋友们告诉她,“医生一直帮他们想很多办法。他们说,医生都不放弃,所以只要身体吃得消,他们也不会放弃的。”

    “要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再生育的希望,以此来抚慰他们的伤痛。”张迅说。

    华西第二医院生殖内分泌科教授、妇产科教研室副主任许良智也同意这样的说法。她说,尽管“失独家庭”父母年龄偏大、生育功能降低是不易受孕的主要问题,但震后心理方面的障碍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为此,医院的团队在灾区进行巡诊时,还提供心理的抚慰。

    再生育夫妇们不会忘记医生们的帮助。许多接受了指导并重新生育的夫妇都会主动把孩子的照片寄给他们。逢年过节,还希望他们能去家中做客。那些照片中,娇嫩的新生儿依偎着大龄母亲,如灿烂阳光,陪伴妈妈走出黑暗。

    而那些至今没有成功怀孕的妇女,仍在医生们的鼓励下坚持着。“吃药,做输卵管腹通术,做试管婴儿……苦头吃尽,但肯定还要试下去,我就是在快绝望的时候怀上的。”映秀镇一位39岁的妇女,道出了再生育家庭的辛酸和在绝望中的坚持。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