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湖南
水口山百年老矿焕发新生机
2022年10月25日
本报记者李姝长沙报道 湘江之滨,舂陵河畔,是闻名的“世界铅都”衡阳常宁水口山,也是我国重要的铅锌产地。今年9月获得第七届湖南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的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水口山公司”)就坐落在这里。 水口山公司被称为“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自主研发的SKS法(水口山法)广泛应用于铅冶炼、铜冶炼领域。目前铅产能规模湖南省排名第一,资源价值全国排名第五。 “僵尸企业”甩掉长达十年的“亏损帽”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水口山公司持续亏损,每年亏损额高达近2亿元,2017年,一度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僵尸企业”,被中国五矿列为“处僵治困”重点单位,随时可能关停。 由于水口山战略发展方向定位不清,冶炼与矿山板块资源配置错位,企业陷入越投入越亏损的怪圈。立足中国五矿“保障国家金属资源供应”和“资源保障主力军”以及湖南有色“打造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的发展定位,水口山公司决定优先发展矿业,绿色发展铅业。在质量管理上,对标先进,优化生产工艺,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公司领导模范带头,大力倡导“坦诚、干事、担当”的工作作风,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实干精神,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现场处理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难题。通过考核,把敢于担当、开拓进取的干部任用到主要岗位,把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干部予以撤换。 2018年,水口山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创利润2.06亿元,一举甩掉长达10年之久的亏损帽。 五年时间里,水口山公司力破困局,逆流而上,探索形成了水口山特色的“党建引领,精细管理,争创五优”质量管理模式。水口山公司改革改制经验作为典型案例上报国务院国资委,荣获中国五矿2020年度经营业绩“跨越进步奖”。 “水口山法”解决铅冶炼污染“卡脖子”难题 水口山公司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及管理机制,成立内部科协和青年科技基金助推各类自主科技研究。2019年,该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有首席技术专家、地质学科带头人和选矿学科带头人各1名,拥有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人员311名,占比10.62%。研发费用超过销售收入的3%,并不断增加。 在绿色选矿、冶炼、综合利用等技术上,水口山公司拥有多项重大技术成果,核心技术居于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开发的“SKS法”(水口山法)解决了铅冶炼污染大的“卡脖子”难题,国内应用该技术的铅产能占比达到70%,引领铅冶炼技术潮流,并在多个国家应用。 水口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14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拥有有效授权专利98项,参与制订标准1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