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进城的打工人
14项任务持续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九部门发布工作方案
2025年7月8日
据央视 7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发布《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从四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任务,持续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邹蕴涵介绍,这次《工作方案》是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既能够从供给端进一步提升家政服务业的供给质量,也能更好地满足多元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那么,《工作方案》是如何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呢? 让农村劳动力“进得来” 具体来看,这次的政策聚焦“进得来”,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为了让农村劳动力在家政服务业“进得来”,《工作方案》提出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活动,搭建供需对接渠道,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直播带岗”,精准推介家政服务岗位,吸引更多农村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业,扩大家政服务供给。 同时,指导各地工会开展“工会帮就业行动”,组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工会与家政劳务输出地工会加强联系,建立劳动力供需对接长效机制,为有意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村劳动力和家政企业搭建高效、便捷的对接平台,促进家政领域就业。 政策还提出要推动家政进社区,引导家政服务人员充分融入城市社区生态体系,提升社区嵌入式家政服务质量。健全劳务协作机制,持续开展家政劳务对接行动,培育推介家政劳务品牌,引导有就业需求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及脱贫劳动力在家政领域就业。 “通过多个方面,来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打破之前通过熟人、老乡介绍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让想要参与家政服务业的这些劳动力能够有更好的就业信息,能够更快与企业实现这个就业的对接。”邹蕴涵说。 引导家政服务业“做得好” 围绕“做得好”,这次的《工作方案》也提出了多项务实举措,不断提升家政人员的技能水平。 《工作方案》提出,推进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指导各地动员更多农村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并在商务部全国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登记注册,引导更多家政服务员通过“家政信用查”手机App进行在线学习,提升服务技能。在新一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将家政兴农需求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布点的重要考虑因素,推动高职学校面向农村劳动者开展家政职业技能培训。深化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加强家政人才教育培养,健全技能提升工作体系,对农村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等加强职业指导,通过引导为家政服务业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更加全面的职业保障。 同时,这次的政策特别提到要完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加强家政领域标准推广应用,引导更多家政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学标准、用标准,提升从业技能。 邹蕴涵介绍,我国现在已经有很多家政服务业的有关规范,但一些规范已经实行10年以上,有待进一步完善。“推进家政服务相关的制度体系建设,探索在国家层面开展家政立法,更好发挥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持续修订家政服务行业标准,健全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俞华说。 让家政从业人员“有发展” 为了让家政从业人员“留得住”,此次《工作方案》提出,规范发展公租房,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指导地方及时将符合本地区住房保障条件的进城家政服务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持续推进居住证制度落实落地,扩大办证规模,提高居住证“含金量”,为进城家政服务员等广大流动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创造有利条件。指导各地落实好从事家政服务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鼓励更多灵活就业的家政服务员缴费参加职工医保。 邹蕴涵介绍,“留得住”实际上是让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入城市后,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做到真正的市民化。而这就有两个重点要求,一是让他们有地方住,提供更多的公租房的住房保障。二是做好医保,当他们有生病的时候,能够得到基本的保障。 为了让家政从业人员“有发展”,这次的政策还提出要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广“巾帼贷”等专属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支持家政等专业高校毕业生、进城家政服务员及妇女等群体就业创业。指导各地积极开展家政等重点领域税费优惠政策宣传,促进家政服务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提升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