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新闻

  • 请关注即将推出的“遗”脉“湘”承
  • 湘江边上演愚公移山
  • 为智慧城市注入新动能
  • 遗失公告
  • 国内统一刊号:CN43-0057
  • 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为智慧城市注入新动能

2025年9月30日


中国电信工作人员在演示智能驾驶舱。图/记者王贯宇

    本报长沙讯  驾驶舱内指令轻传,远处车辆应声而动,这场在株洲北斗峰会上的远程驾驶演示,勾勒出智慧交通的未来图景。9月25日,在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场景示范应用展览现场,中国电信展台前的智能驾驶舱围满了好奇的观众。一名工作人员轻转方向盘,展厅的小货车便精准完成加速、转弯、停车等动作。

    “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厘米级高精度定位与5G通信技术深度融合的成果。”中国电信天翼交通方案负责人王紫薇介绍,这套系统不仅能实时控制自动驾驶车辆,更可在紧急情况下实现远程干预,为智能交通筑牢“安全锁”。

    数字孪生技术则是该系统的“核心引擎”。依托北斗高精度时空数据,中国电信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可构建精准道路模型,打破“车路各行其是”的传统壁垒。目前,这一“中国方案”已在苏州、株洲实现规模化落地,还通过算网一体化设施大幅降低了硬件部署成本。

    该系统在技术层面实现了“预警—响应”全流程创新:预警阶段,会依据车流密度与历史任务负载,动态调整边缘节点的资源预留比例;响应阶段,则通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与优先级感知策略,按任务类型与依赖关系分层调度,再搭配自主AI算法与算网设施,最终构建起国家级智能交通运营体系,并能通过分级感知方案,精准适配不同道路场景需求。

    在其他商业应用领域,这套方案的价值同样凸显。借助高质量AI感知能力,系统可识别多数交通运行指标及交通事件,为公安交警、交通管理等部门提供业务辅助。

    目前,中国电信已构建“1+3+N”车路云网全栈赋能产品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车路云一体化与智能网联项目建设经验,形成覆盖智能驾驶、智慧交通、低空经济服务的多元化应用生态。

    随着北斗系统与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智能交通正从“理想蓝图”变为“现实图景”——未来的道路将不再是孤立的交通载体,而是集感知、通信、计算能力于一体的智能空间。正如峰会论坛主题所指,北斗正以其精准时空定位能力,为智慧城市注入新动能,推动北斗规模应用从“国内深度渗透”迈向“全球价值拓展”。 

    记者陈张书通讯员陈馨赵勤万芳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