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世界亿点点烟花震撼
浏阳烟花携无人机斩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马斯克转发推介
2025年10月21日
本报记者陈张书长沙报道 天幕为纸,科技作画。15947架无人机以光为笔,7496支烟花如星河倾泻,一场科技与艺术的完美共舞让世界为之瞩目。 “这是浏阳烟花人写给天空最美的情诗。”10月20日,第十七届浏阳花炮文化节总导演、湖南花火剧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表示。此前一天,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浏阳创意烟花与无人机共舞,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新闻,引发海外网友热评与关注。 在黄成看来,这不仅印证了无人机科技与传统烟花产业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更标志着浏阳烟花的世界影响力迈上了新台阶。 天空作画 15947架无人机与烟花精准联动,药量控制精度达0.1克级 10月17日,第十七届浏阳花炮文化节两大子活动——“聆听花开的声音”日景焰火与“一朵属于我的烟花”网络烟花节在浏阳夜空同步上演。凭借无人机编队与烟花的精准联动,活动成功斩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中,15947架无人机成功挑战“世界上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纪录,而搭载7496支烟花的无人机编队则拿下了“世界上搭载烟花数量最多的无人机编队飞行”荣誉。 这场创纪录的表演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毫秒级精准联动。在“一花一树一世界”主题下,无人机以天空为画布,勾勒出“生命之树”的璀璨轮廓,万千烟花金羽般在树冠间流光溢彩、灵动起舞。 “这标志着拥有1400年历史的浏阳烟花,完成了从地面发射到空中精准创作的历史性跨越。”黄成表示。 这一创举背后,是研发团队近两年的不懈努力。药量控制精度达0.1克级,绽放高度误差不超过10米,发射药量仅为传统产品的十分之一——数字背后,是一场烟花工艺的颠覆性革新。 “这一次使用的烟花在精度上,药量精确到零点几克,0.1克的差距都会带来明显差异。”黄成介绍,传统烟花发射药量通常是几十甚至几百克,允许10克、20克的误差,而当前技术则要求极为精准。 技术团队专门研发的RIFF烟花专用编队无人机,历经一年优化,可载重400克并实现10次可编程点火。其抗干扰飞控系统有效克服了烟花发射后坐力导致的机身失衡难题。 花火剧团副总经理梁春晓透露,团队累计修改方案近30次,完成14次实地测试,最终实现烟花绽放与无人机走位的完美同步。 “搭载不同口径和效果的烟花会改变飞机重心,严重时甚至引发翻转、炸机。”梁春晓坦言,通过烟花生产、无人机软硬件、画面策划等多工种协作,团队经反复测试优化,最终达到理想效果。 环保革新 燃放后不会有碎片落下来,发射筒可回收并重复使用 安全与环保是本次烟花表演创新的核心底色。活动中使用的内筒型烟花彻底颠覆传统设计,通过无发射药技术实现焰火自然垂落的效果,燃放后不会有碎片落下来,发射筒也可以从无人机上回收并重复使用。 “这次烟花燃放从药量上来讲,可能是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就可做一场烟火燃放,这就是利用无人机融合的一个优势。”黄成介绍,“虽然表演时间更短,但视觉效果更漂亮、主题更突出,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过去普通烟花动辄一大盆,这次的产品只有手指头大小。” 尽管尚未实现百分百无烟,但通过环保材料的升级,烟尘排放已大幅降低。这一创新并非偶然。作为“2024中国最具影响力产业名片”之一,浏阳烟花近年来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已培育114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与20余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本次亮相的环保烟花早在两年前就已启动研发,今年4月曾在央视《城市风华录》栏目中专题展示,最终在本届花炮节实现巅峰呈现。 近年来,在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下,浏阳烟花产业逐步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创意”的转型升级。2024年,浏阳周末焰火秀借助“烟花+无人机”的融合表达,打造出“天空之门”“蓝色流星雨”等出圈画面,也带动了“加特林”“水母”“金钛柳”等创意产品的热销。 创意焰火不仅提升了产业附加值,也延伸了产业价值链。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0个景区与浏阳焰火燃放企业达成合作,累计执行燃放超过3000场,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90%。 2024年,浏阳花炮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烟花爆竹产业获评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面向未来,浏阳烟花已绘就清晰蓝图。“我们将持续联合厂家研发安全环保产品,用文化与科技为烟花注入更多内涵。”黄成表示,下一步将把这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表演形式推向世界,让千年烟火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天空情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