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新闻

  • 给世界亿点点烟花震撼
  • 衡阳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使命
  • 全球首个“力位混合控制算法”提出
  • 明起省内天气转好,气温回升
  • 我国新增22处国家重要湿地
  • 全球最快动车组CR450运用考核
  • 国内统一刊号:CN43-0057
  •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非凡“十四五”

衡阳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使命

2025年10月21日

    本报长沙讯  10月20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衡阳市专场。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在会上全面回顾了五年来衡阳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战略的丰硕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路径。朱健强调,衡阳作为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始终牢记使命担当,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衡阳在“十四五”期间以三个层面展现其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历史担当。在经济支撑方面,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3508.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491.7亿元,年均增速6%,位居全省第二。制造业成为核心驱动力,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盐卤化工和铜铅锌材料产业分别成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连续四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及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单,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81优化至1.61,共同富裕水平稳居全省首位。

    在社会治理领域,基层治理品牌如衡南“屋场恳谈会”、耒阳“湾村明白人”和衡阳“义警”在全省推广,文旅融合成效显著,例如承办薛之谦、邓紫棋演唱会时调度300多台公交车疏导客流,成功举办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盘活酃湖公园等闲置资产,“周末不忙、来趟衡阳”成为文旅新亮点。

    围绕“打基础、利长远”的命题,衡阳从五个维度布局可持续发展。规划引领方面,2023年衡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全省率先获批,成为标杆典范,并为智能衡器计量、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编制高水平规划。企业培育方面,衡钢、特变电工和五矿铜业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分别达到146亿元、141亿元和108亿元,中核二七二、水口山有色等企业正加速冲刺百亿目标,构建跨任期的经济支柱。平台赋能方面,衡阳累计获批45个国家级和省级平台,包括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制度建设方面,创新出台“园区18条”“房地产衡十条”“餐饮十条”等政策措施,形成长效机制保障产业与民生稳定。文化生态方面,船山文化、红色基因等深厚底蕴铸就“追求卓越、攻坚克难”的城市精神,成为应对挑战、推动发展的持久动力。

    记者吴雨晴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