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收短袖,流浪太阳即将回归湖南
今起省内天气转好,气温回升
2025年10月22日
本报综合 10月21日,冷风裹挟细雨绵绵,寒意尽显,不少小伙伴甚至翻出了羽绒服。但别急!转折已在眼前。 22日开始,省内自北向南天气转好,气温逐步回升。阳光“上线”,温暖回归。 最高气温将回升至20℃ 湖南省气象台预计,22日晚上至24日白天省内以多云天气为主。 具体来看,22日晚上至23日白天,多云间晴天;北风2~3级;最高气温15~19℃,最低气温8~12℃。 23日晚上至24日白天,晴天间多云;北风2~3级;最高气温16~20℃,最低气温9~13℃。 预计25日至26日,新一轮冷空气又将影响我国,主要波及北方地区,将给北方大部带来4至6℃,局地8℃左右的降温。总体来看,未来几天,北方多地最高气温将在波动中维持偏低水平。如果近期有出行计划,尤其是准备前往北方的旅客,一定要记得带上压箱底的厚衣服。 秋天温差为何会如此大 入秋之后,固然能欣赏秋之美、品尝秋之味,但秋天的气温,也是很任性的。 虽然处于秋季,但早晨出门冷若初冬,白天又燥热如夏,每天都能坐上“气温过山车”,路上行人像在开四季时装发布会似的,甚至连穿羽绒服和穿短袖T恤的人都能同框——俗语“二八月,乱穿衣”精准概括了这种“穿衣迷茫”。 秋季的温差为何如此之大呢? 这主要与秋天冷空气活动渐趋频繁、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以及辐射降温威力增加有关。 随着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阳光赋予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热量日渐入不敷出,冷空气血脉觉醒,不断在极北之地囤积壮大并开始频繁南下驱赶残存的暖湿空气,冷暖势力一次次的拉锯战过后,冷空气逐步占优,气温频创新低,一早一晚秋凉凸显。 冷空气除了“冷”,另一个属性就是“干燥”,随着冷空气占据C位,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逐步减少。由于水的比热容较高,水汽含量越丰富的大气,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其所需吸收或散失的热量就会更多,因此水汽含量越多,气温升降就“越平缓”。水汽减少,给气温的自由就会“过火”,降温“头也不回很随性”,升温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如果不是日渐收敛的阳光和频繁活动的冷空气强行拉低气温的“弹跳区间”,35℃以上高温恐怕也将是初秋季节天气舞台的常客。 夜间地表会通过向外发射长波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这一过程称作辐射降温。云系特别是中低云则像被子一样,会把地面送出的长波辐射吸收,再向下送回地面一部分,进行热量补偿,使辐射降温打不少折扣。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降低会致使天空云量整体减少,没有云系阻挡和风力干扰,夜间地表辐射降温就会更加畅通,而不断增加的黑夜长度也会给辐射降温更多的“表演时间”,因此晴朗无风的秋夜,辐射降温的累计幅度最为可观。 气温骤降切忌摄入辣椒过量 面对“气温过山车”,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才能保持健康体魄呢? “洋葱式”穿衣法。应对动辄十几度的昼夜温差,建议备好易穿脱的衣物,随着气温合理增减。午后时可选择衬衫或T恤,早晚出行则需要加一件薄外套,骑行电车则需准备抓绒外套保暖。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秋季天气干燥,需注意补充水分。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不失为补水润燥妙招。同时也需注意肌肤补水,可适当擦涂保湿霜、润肤露等产品来滋润皮肤。 饮食清淡为宜。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容易致使上火。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 防范秋季疾病。秋季冷暖交替,气温起伏大,感冒、腹泻等疾病易发。在及时调整着装避免受凉的基础上,应适当锻炼,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湖南省气象台温馨提示,22日起气温回升,昼夜温差较大,公众需适时增减衣物,敏感人群加强流感、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预防。关注霾天气发展,加强秸秆焚烧等管控措施。

